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> 第378章 盐田脉·冬藏

第378章 盐田脉·冬藏(2/2)

目录

\"这才是正经的藏脉图。\"徐老人眼睛亮了,指着图上的红点,\"你看这红点,就是卤脉冬天该待的地方,离暖卤池得有丈远,咱们现在埋镇卤瓮的地方,离暖卤池才五尺,难怪卤脉往这儿渗。\"

移镇卤瓮时,妹妹突然喊:\"暖卤池的鱼跳了!\"众人回头,见那鱼在池里游得飞快,尾鳍拍着水面,把水溅到池边的石板上。石板被水打湿后,竟显出些模糊的刻痕,像极了藏脉图上的线条。

\"这石板下有东西!\"萧凡跑过去,用手抠石板边缘,抠着抠着,石板突然松动了——底下竟是个陶制的管道,管口对着镇卤瓮原来的位置,管身刻着\"引冷卤\"三个字。\"是老盐工留的冷卤管!\"徐老人蹲下来看,\"冬天把深处的冷卤引到暖卤池边,能给卤脉降温,让它往深处沉,这法子真妙。\"

冷卤管的口被块陶片堵着,陶片上刻着\"冬至后启\"。徐老人摸了摸陶片:\"现在还不到冬至,先别启。但得把镇卤瓮移到冷卤管旁边,让它靠着冷卤的劲往下沉。\"几人合力把镇卤瓮挪到冷卤管旁,埋了三尺深,瓮口用红布重新封好,布上压了块带\"藏\"字的陶片。

忙完这些,日头已经西斜。往回走时,弟弟突然指着盐母棚的墙角:\"那是什么?\"墙角堆着些干草,草下露出个竹篮,篮里装着些干苦楝叶和烟骨粉,跟小满时见到的备用药一样。\"是老盐工留的冬用备药。\"徐老人笑着说,\"苦楝叶晒干了煮水,能防卤脉上冻裂;烟骨粉撒在瓮边,能吸潮气,不让盐泥发霉。\"

妹妹把苦楝叶和烟骨粉收进盐母棚,回头看见暖卤池的鱼正贴着池壁游,尾鳍上的环纹在夕阳下亮闪闪的,比秋分时又多了道。\"它肯定知道咱们把卤脉安顿好了。\"妹妹蹲在池边笑,\"刚才还乱跳,现在游得慢悠悠的。\"

夜里下了场小雨,第二天一早,萧凡去盐田看镇卤瓮旁的土,土是干的,没再渗水。徐老人拿着抄本在瓮边记字,写下:\"霜降后卤脉暖移,移镇卤瓮于冷卤管旁三尺,盐灰泥堵导卤管缝,鱼安暖卤池,记于冬藏。\"

弟弟在旁边帮着递笔,突然指着抄本最后一页:\"徐伯,这页怎么是空的?\"徐老人翻到最后一页,纸是新的,还带着纸浆的白:\"这是留给你们记的。\"老人拍了拍弟弟的肩,\"我老了,往后盐田的事,得你们年轻人记着。等开春卤脉醒了,你们就把今儿的事写在这页上,让往后的人也知道,冬天该怎么跟卤脉打交道。\"

萧凡望着盐田,泥地被小雨润得发黑,远处的暖卤池冒着薄烟,鱼在池里游得自在。他想起早上挖到的\"藏\"字陶片,突然明白\"藏\"不是躲,是安顿——把卤脉安顿到该待的地方,把鱼安顿到暖处,把老法子安顿在抄本里,这样开春时,盐田才能好好醒过来。

风掠过盐母棚的顶,抄本的页角被吹得轻颤。妹妹正把新收的盐粒装进陶瓮,瓮口用红布封着,跟镇卤瓮的封布一个样。\"这盐得藏在暖处。\"妹妹说,\"徐伯说藏好了,开春腌菜才香。\"

萧凡拿起片\"藏\"字陶片,放在阳光下看,陶片上的刻痕被晒得发亮。他知道,这盐田的故事还在写——老盐工留下的陶片、冷卤管,徐老人记的抄本,弟弟空着的新页,还有暖卤池里的鱼,都是往后的字。只要有人肯弯腰挖一挖,肯用心记一记,这盐田的脉,就永远藏得安稳,醒得准时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