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5章 盐潮笺·卤影(2/2)
“是要把老盐融在井水里!”徐老人拍手。萧凡抱起盐砖往井里放,盐砖刚碰到水面,就“嗤”地冒起白烟,很快化在水里。井水突然变得清亮,泛着琥珀色的光,比平时的井水多了层暖意。
他们把井水打上来,往盐田的卤水池里倒。刚倒了半桶,卤水池里的紫雾就慢慢散了,水底的人影也淡了下去,最后化成道白痕,印在池壁上,像片晒干的盐花。小女孩把玻璃罐放在池边,罐里的鱼苗游回罐里,尾鳍上的紫边慢慢变淡,第三十一道浅粉环纹正往上爬,爬过黄纹时,竟带出点金光。
当天下午,盐田的盐稻苗就有了变化。原本有些发蔫的苗秆,突然挺直了不少,叶尖上凝出的白晶也少了,风一吹,整田的稻苗都在晃,像在点头。老张掐了片稻叶尝了尝,咂咂嘴:“比平时的鲜!老盐真管用。”
徐老人坐在盐母棚前,把陶瓮里的红树林叶子夹进抄本。铜鼎里的星烬还亮着,淡蓝的光映在卤水池方向,池里的卤水又变回了清亮的琥珀色,水面上漂着层薄薄的盐花,像撒了把碎玉。
“盐工们心思真细。”徐老人轻声说,“知道后来人开春会缺盐引,就把老盐藏在盐井里,用卤影指路,用红树林叶子记法子。不是藏着掖着,是怕这盐田的味断了。”
萧凡蹲在卤水池边,摸了摸池壁上的浅痕。痕里已经凝出层白晶,滑溜溜的,像被卤水浸透了。他想起刚才水底的人影,突然觉得,那些盐工或许早就知道,几十年后会有人像他们一样,站在卤水池边,对着奇怪的影子犯愁——所以他们把法子藏在卤雾里、石缝里、盐砖的纹路里,就等有人来发现。
夜里,众人躺在盐母棚里听潮声。铜鼎里的星烬没灭,光透过陶瓮的缝隙漏出来,映得棚里像落了层星光。小女孩抱着玻璃罐睡着了,罐里的鱼苗贴着罐壁,尾鳍上的环纹一道叠着一道,像串长珠子,紫边淡得快要看不见了。
徐老人翻着抄本,在新的一页写下:“立春卤影显,老盐润盐田,记于卤影。”写完把抄本放在铜鼎旁,抄本的页角和鼎沿碰了下,发出轻响,像在打招呼。
萧凡摸了摸铜鼎里的星烬,温温的,像人的手心。他望着棚外的盐田,稻苗在夜里轻轻摇,卤水池里的卤水泛着微光,远处的老盐井旁,红树林的叶子在风里沙沙响,像在说什么。
火能续,苇能生,盐能引。这盐田的事,从来不是一时的,是一辈辈人把过日子的法子藏在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地方,让后来人知道,什么时候该等卤影,什么时候该找老盐,什么时候该跟着鱼走。
夜风掠过棚顶,铜鼎里的星烬轻轻闪了下,像在应和。萧凡知道,这故事还长,等下季潮来,说不定盐田的哪个角落,又会藏着新的记号——是盐工们留的,也是这盐田自己说的。
只要有人听,有人找,这盐潮笺上的字,就会一直写下去。